網站首頁 / 企業文化 / 學習園地

每日一讀 | 真正厲害的人,都懂得自我洞見

閱讀次數:1256 作者: 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:2022-09-20
[字體:  ]

人的一生,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和成長的過程,那些越能清晰認識自己的人,層次越高,走得也越遠。

《道德經》中講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

意思就是,能夠了解他人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,能夠了解自己的人也一定是高明的。

換句話說,這就是——自我洞見。

我有一個朋友,從小就是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,成績優異還精通各種才藝。

那年,他被父母帶去參加了一個電視臺的節目,一下子在當地火了,很多學校爭相邀請他去做演講。

就這樣,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,真正的體驗了一把“年少成名”的感覺。

因為身邊人的吹捧,還有父母的百依百順,他迷失了自己。

回到學校,他開始瞧不起其他同學,和他們說話也是趾高氣揚,還把一起約好打球的朋友晾在一邊,最后所有人都遠離他,一個朋友也沒有了。

后來,是他的班主任找到了他,語重心長的告訴他:

“人貴在有自知之明,你所謂的驕傲不過是海市蜃樓,學會自我洞見才是你一生的的功課。”

一個人最難做到的,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,害怕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示出來,擔心受到攻擊,也放不下面子。

這樣的結果,就是不能洞見自己,和身邊人的距離越來越遠,差距也會越來越大。

唐太宗正因為聽從了魏征的建議,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,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,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,才有了貞觀之治的輝煌。

當一個人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,就意味著走出了洞見自己的第一步。

在幾千年前,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里有一塊石碑,上面寫著“認識你自己”五個大字。

后來,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哲學宣言。

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一生的命題,自我洞見更是人畢生追求的思想境界。

叔本華,大家都不陌生,德國著名的哲學家,開創了非理性哲學主義的先河,他窮極一生都在探索自我。

他自始至終堅持,幸福來源于內在。

如果一個人過早的去追逐那些注定要失去的東西,不再去觀察和洞悉周遭的一切,幸福也會離他越來越遠。

或許在很多人的眼中,他落寞的度過了一生,這恰恰成了他能夠跳出自身和周圍的一切,重新審視,并揭示生命本身的真相。

因此,千萬不要在需要思考的年齡,被世事的表象輕易的遮蔽了雙眼。

很多人都問我那要怎樣才能做到自我洞見?

如果你仔細留意看過的人物傳記,會發現那些在某個領域發展得較好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不斷地去嘗試,快樂的計劃、決斷以及迅速的行動。

德國著名的詩人海涅出生在一個猶太人家庭,父母希望他經商,但他自己卻不感興趣,最后選擇了遵循自己的內心創作詩歌。

像他這樣的人,書中還有我們的身邊都數不勝數,他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,也就不畏懼什么艱難險阻,做到了真正的自我實現。

有句話說得好,自我洞見,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。

切記,學會自律,吾日三省吾身;學會學習,掌握越多的知識和技能,才能越發現自己的無知;學會直面一切,只有發自內心的勇氣,才會讓你走到最后。

那些真正厲害的人,都知道自我洞見,你還等什么?

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得恰到好處,堅定內心的路,慢慢走向未來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不卡_国产 欧美 视频一区二区_国产一级久久久久毛片精品_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久久久